首页

原味踩踏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01:00:50 作者:浙江基层观察:传承20载,导师帮带如何再谱新篇? 浏览量:63492

  中新网湖州5月27日电(胡丰盛 傅飞扬)时光拨回2004年,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着眼传承“老乡镇精神”,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,以老带新推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,探索建立了“导师帮带制”,并于2005年4月在安吉全县推广。

  5月27日,湖州市深化“导师帮带制”工作座谈会暨党建引领青年入乡发展推进会(下称:会议)在安吉县召开,该市以更高标准、更大力度、更实举措全面深化新时代“导师帮带制”,同时结合推进党建引领青年入乡发展,助力两项工作有机融合、互促共进。

5月27日,湖州市深化“导师帮带制”工作座谈会暨党建引领青年入乡发展推进会现场。傅飞扬 摄

  薪火相传20载,“导师帮带制”如何谱写新篇章?

  其一是导师的言传身教。

  “1998年,我退役后进入石泉村工作,在老书记的帮助下,逐渐在村里站稳脚跟。2013年担任帮带导师以来,我累计帮带县内外村书记32人。”会议现场,湖州长兴县李家巷镇党委委员,石泉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剑勇分享道。

  李剑勇介绍说,在帮带当地计家浜村书记期间,针对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清晰的问题,自己带着对方多次到长兴县内外资源禀赋相近的村庄考察,借鉴成功经验,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的西兰花种植等项目,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。

  以安吉县为例,当地遴选经验丰富老乡镇、担当作为好支书等为导师,实现年轻乡镇干部、入乡青年等重点对象帮带全覆盖。目前,该县乡村两级共选树在册导师563人、帮带对象788人。

近日,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党支部书记鲍鑫帮带徒弟黎波开展“一杯粗茶解民意”活动。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

  其二是青年与制度的双向奔赴。

  “导师帮带制”的受众以青年群体为主,只有青年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制度才能真正帮助其成长。

  湖州南浔区旧馆街道港廊片区运营团队来自杭州,自2019年起扎根乡村,见证了无数入乡青年的探索与坚持。

  “这两年,湖州掀起了青年入乡的热潮,我们一直渴望成为其中一员。2024年4月,我们正式入驻港廊片区,负责片区整体运营和青年业态招引。”该团队负责人陈鸳鸳说,他们成功打造了“港廊洄游青年”IP,聚集200多名青年在乡村共同逐梦。

  其中,南浔区旧馆街道港廊片区聚焦真丝产业,依托“原料—加工—电商—摄影”全链条定向招商,确保青年专注单个环节发挥特长,已招引一批青年入驻,吸引35个业态落地,产品远销海外6个国家。

  湖州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阮叶萍表示,要聚力打造“首选地”,持续加大青年入乡发展供给、放大青年入乡带动效应、强化青年入乡引领凝聚,全力推动“青年入乡双向奔赴”再破圈。

  其三是方法的与时俱进。

  会议现场,《湖州市全面深化新时代“导师帮带制”工作指引》发布,该市在系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提出20条工作指引。

  譬如,当地实行导师动态管理,建立不适宜担任导师负面清单,每年对库内导师进行资格复审;导师建立并落实“五个一”帮带职责清单,即每阶段1个帮带计划、每月1次理论共学、每月1次现场指导、每季1次谈心谈话、每年1次帮带鉴定,不断丰富和完善帮带方法……

  可以预见,在“导师帮带制”的不断迭代升级下,湖州基层工作的薪火将越烧越旺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台媒:王力宏李靓蕾现身法院处理离婚诉讼

昼夜兼程,直抵震中。积石山6.2级地震发生后,战地记者杨明月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,记录下人民子弟兵坚决听从统帅号令、全力抗震救灾的一幕幕感人瞬间。

四川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郑东风接受审查调查

家境普通的罗贤被“毕业包分配”吸引了。经面试,他进入焊接专业定向班。那时实训条件有限,30多名学生只有6个实训工位可用,摸真焊枪的机会不多。一有空位,罗贤就抢着练习,不练完五六根焊条不肯离开。

13国华裔青少年海南“寻根”:于细微处收获“自己的中国记忆”

“如今我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挣取生活费,生活也有了希望。在这里,我认识了许多身残志坚的朋友。我们互相帮助,一起聊天,每一天都很充实。”36岁的残疾人陈晓霞不仅是生产线上的一把好手,还是工厂里各类文娱活动的积极参与者。“史姨一直鼓励我走出家庭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我的轮椅是十几年前史姨给的,那之前,我几乎没出过家门。”

首个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职教合作组织机构成立

香港10月1日电 (记者 魏华都)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率领辖下纪律部队和辅助部队,以及青少年制服团体,1日在香港将军澳消防及救护学院举行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律部队及青少年团体大汇演暨同乐日”,并在表演时拼凑出“75”数字和国旗等图案,与市民分享国庆喜悦。

广州南沙期货产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

康斯坦斯·谢里·布莱克尼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苏州中学的一名教师,她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“在来中国工作之前,我曾到苏州旅游,还在北京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和商业相关的实习工作。我觉得苏州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非常好,这也是我选择在苏州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之一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